在线客服



                                                                                                                   


全国咨询热线

18500498885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 电子知识

德国尼克蓄电池:跨越门槛的背后与未来

分享到:
点击次数:352 更新时间:2022年04月14日23:17:48 打印此页 关闭

德国尼克蓄电池:跨越门槛的背后与未来

近几年频发血铅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为防止悲剧再度发生和提升行业竞争力,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措施予以整顿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优胜劣汰。除了政策监督,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要靠各个企业的自觉性和创新力,不断加强自身技术与设备改造升级力度。只有企业重环保、重技术,铅蓄电池行业才能走上继续进步、飞速发展的道路。

  血铅事件层出不穷

  近些年,浙江德清、广东清远、湖北咸宁、陕西凤翔、湖南郴州、江苏大丰……这些分布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地方,被“血铅”这个词语联系在了一起。“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发生了至少27起与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行业有关的严重集体铅中毒事件,仅2011年上半年就发生6起。”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理事张弘说道。

  缘何铅中毒事故会层出不穷呢?

  铅是无生命的,铅酸蓄电池也没有错,错在无法处理或无意处理污染的生产厂商们。从铸板、涂板、输粉、配酸灌酸等操作,到熔铅、磨粉、和膏以及灌粉等工序,再到极板的包装和运输,生产装备一个铅酸蓄电池的大部分过程都有铅外泄的可能。

  2011年3月,环境保护部对11个重点省份、31个重点地市的388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督查。“从督查情况看,铅酸蓄电池行业中,除少数大型企业较为规范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建设项目违法问题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不当、卫生防护距离不落实等问题。”环境保护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张嘉陵对督查情况进行了总结。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理事长、天能动力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表示,一家大型铅酸蓄电池企业每年环保投入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只有这样的投入才能保障环境安全,这是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的。因此,小企业选择无视环保要求的行为也变得相当普遍。这只是生产阶段出现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出在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流程上。

  铅酸蓄电池的下游产业是再生铅产业,这个产业目前污染相当严重。张嘉陵介绍,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熔炼加工过程中排放的铅蒸气、铅尘、废水以及冶炼废渣。

  由于回收过程中的治污技术不成熟、治污代价高,使得大多数厂家的电池回收处理能力较弱,或者根本不具备回收处理能力。根据近日来自上海市环保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上海市的铅酸蓄电池回收率只有40%,150万只报废电瓶四处抛散,而且目前上海市对废铅实行回收利用的企业不到10家,一家在一年内最多处理几千吨,这就导致了很多回收人员将含有铅成分的废液直接倒向河浜、阴沟,甚至是直接向农田土地中倾倒,而这种“低成本”的回收方式也使得家庭作坊式的工厂比比皆是,传统的小反射炉、冲天炉变得大有市场,甚至原始的土炉土罐熔炼工艺仍然在大面积地应用。也正是这些污染严重的小作坊,成了多起血铅事件的主要肇事元凶。

  行业结构混乱无序

  经过近200年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比于锂电池来说,铅酸蓄电池低廉的价格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正是因此,在锂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铅酸蓄电池还是能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中国的铅酸蓄电池产业起步并不算太晚,60多年的时间里,技术越来越成熟,企业越来越多,行业也越来越壮大。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爆炸性发展,使得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急速上升。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2亿辆左右,而且以每年2500万辆到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另外,铅酸蓄电池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汽车及摩托车的启动电池、工业电池、应急通讯车的电力供应保障、动车组的车厢备用电系统等等,都离不开铅酸蓄电池。

  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旺盛需求,一方面推动了行业的壮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这个行业入门门槛过低、许可审查不严格、环保设施相对落后,导致大量低水平企业重复建设,使得小型企业和家庭式作坊也蜂拥而起,它们在数量上占领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在《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颁布之前,国内年产在20万kVAh以下的中小规模铅酸蓄电池企业数量占行业企业总数的71%,而家庭式小作坊则更是不计其数。

  企业数量的增多使得产品的同质化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在当今铅酸蓄电池市场上,买家们更多看重的是价格而不是品牌。因此,价格战成了行业竞争的主题,而想要有效地降低价格,削减成本成为厂家们的第一选择,而“可有可无”的治污程序则成了价格战中的“牺牲品”。因此,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在没有治污能力的同时,也没有了治污的自觉性。

  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直接生产成品电池不同,我国一些铅酸蓄电池企业单独生产商品极板,并将其出售给组装企业组装为成品电池。而占行业企业总数71%的中小型企业,则绝大多数都属于纯组装企业。这种产业结构造成了行业环境污染较重、小型组装企业过多等问题。同时,从事电池组装的企业只要外购极板、壳体等零配件,人工加以装配、焊接和充电即可,技术难度和资金门槛极低,生产规模可以灵活掌握,因此造成小型铅酸蓄电池组装企业泛滥。这类小企业往往证照不全,成了无环保设施的家庭式小作坊。

  因此,在行业整顿之前,中国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在数量上呈现一个金字塔式结构,即上层的大型企业较少,下层的中小型企业及家庭式小作坊数量庞大。而在产能、产量和产值上则呈现一个倒金字塔式结构,即上层大型企业的产量较大,而下层71%的中小型企业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2%。这也意味着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企业发展大多选择粗放型路线。

  重拳出击力度空前

  为防止血铅悲剧再度上演,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近两年,各地各部委纷纷出台政策措施,重拳出击,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了大力整治。

  据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5月份,环境保护部就关闭取缔了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348家、停产140家、停产整治160家。截至同年7月底,各地排查的1930家铅酸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中,有583家被取缔关闭、405家被停产整治、610家停产,被关停整治的企业占82%。广东以191家企业位居全国省份第3位,其中84%的企业被关停,整治力度空前。在整治中,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开展了一次全面监测,共监测2011年第二季度在生产的462家企业的2693个废水和废气排放口,对监测中发现的超标排污企业进一步采取了停产整治的措施。

  表1 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的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名单(第一批)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2013年第21号公告


  2012年7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正式实施。《准入条件》对企业和监管部门在企业布局、 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节能与回收利用及监督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了硬性规定。《准入条件》的出台,也被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是铅蓄电池行业开始大规模整顿与洗牌的标志。

  同年11月29日,为贯彻实施《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铅酸蓄电池行业管理工作,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共同研究制定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准入条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申请条件、申请、审查及公告程序、监督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说明。

  2012年11月,环境保护部出台《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防治政策》)。在《防治政策》中,环境保护部为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制定了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 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0%、70%以上;废铅渣全部无害化处理,再生铅熔炼金属回收率大于97%。到2020 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0%、85%以上。

  在《防治政策》的总则编制说明中,环境保护部明确表示,这项目标的制定是期望通过推进该行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规模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企业。而对于目标的可实现性,环境保护部表示,规模企业已加强自身技术与设备改造升级力度,加大整合并购力度,再经过新的行业准入、市场竞争及一系列技术规范约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行业前景依然看好

  众多铅污染事件指向铅酸蓄电池企业,让这个行业蒙上了阴影。这不禁让人发问:以有毒有害的铅为主要原料的这个行业也同样有毒吗?生活中能否离开铅酸蓄电池,我们能放弃这个行业吗?

  答案是否定的。原材料有毒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有毒。铅酸蓄电池产品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在功率特性、高低温性能、组合一致性、回收再利用性和价格等方面具有优势,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电力、通信、银行、军工等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产业。同时,铅酸蓄电池也是化学电池中市场份额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电池产品,在内燃机起动、大规模储能等应用领域尚无成熟替代产品,尤其是在国内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生产使用的大背景下,铅酸蓄电池的应用前景更是一片光明。

  以电动汽车为例,配备铅酸蓄电池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可行驶百公里,整车价格不超过10万元。而如果配备锂电池,仅电池的成本就高达10多万元,虽然一次充电可行驶200km~300km,但整车的价格至少要几十万元。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铅酸蓄电池尚不能被其它电池产品所取代,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最主要出口国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铅酸蓄电池企业共完成总产能达17486.3万kVAh,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4,年出口额超过25亿美元,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和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熟的技术、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来的龙头地位,是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优势,也是这个行业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基石。随着行业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发展之路也会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明朗。

  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的铅酸蓄电池行业日益壮大,但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1、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中,企业数量分布呈金字塔状,而产能分布则成倒金字塔状,这样的分布结构致使工厂分布较为分散,污染防治变得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不能做到生产出来的极板完全由自己装配成成品,所以极板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又会产生铅泄露的可能。大的企业有资金实力,可以集中治污,而中小型企业则要承受高额的治污成本。

  在近一年多的治理中,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或者兼并,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升,今后的发展中,铅酸蓄电池行业还要继续走大企业、高产量、集中治污的路子。

  2、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品同质化一直是影响铅酸蓄电池行业合理竞争的一大因素。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买家看重产品价格而非品牌或者产品特质,于是,价格战便成了行业竞争的主题。而价格战的愈演愈烈,最终只会导致规模较小的企业无力竞争,整个行业将成为某个或某几个巨头掌控的游戏。

  3、高新技术不成熟

  事实上,很多时候发生的铅泄露、铅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工操作的工序、提高生产厂房的密闭度、提升治污技术的话,血铅悲剧完全可以成为过去式。

  同时,高新技术的运用也同样可以节省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可能在新技术刚开始应用的阶段企业投入会增加,但是从长远来看,高新技术才是推动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如果整个行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离国外同行业的高水平只会渐行渐远。

  4、监管力度达不到要求

  虽然各地各部委接连出台政策,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力度,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暂时还无法得到切实的保证。特别是县、乡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监管的薄弱区域,加上家庭式小作坊本身的隐蔽性就很高,治理力度一旦跟不上,肆意排放生产、回收废弃物的行为极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小地方”的小作坊成为摆在各地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行业的发展靠技术、靠监管,但更重要的是靠各个企业的自觉性和创新力。只有企业重环保、重技术,整个行业才能走上继续进步、飞速发展的道路。

  在近一年多的治理中,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或者兼并,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升,今后的发展中,铅酸蓄电池行业还要继续走大企业、高产量、集中治污的路子。

  2、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品同质化一直是影响铅酸蓄电池行业合理竞争的一大因素。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买家看重产品价格而非品牌或者产品特质,于是,价格战便成了行业竞争的主题。而价格战的愈演愈烈,最终只会导致规模较小的企业无力竞争,整个行业将成为某个或某几个巨头掌控的游戏。

  3、高新技术不成熟

  事实上,很多时候发生的铅泄露、铅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工操作的工序、提高生产厂房的密闭度、提升治污技术的话,血铅悲剧完全可以成为过去式。

  同时,高新技术的运用也同样可以节省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可能在新技术刚开始应用的阶段企业投入会增加,但是从长远来看,高新技术才是推动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如果整个行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离国外同行业的高水平只会渐行渐远。

  4、监管力度达不到要求

  虽然各地各部委接连出台政策,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力度,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暂时还无法得到切实的保证。特别是县、乡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监管的薄弱区域,加上家庭式小作坊本身的隐蔽性就很高,治理力度一旦跟不上,肆意排放生产、回收废弃物的行为极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小地方”的小作坊成为摆在各地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行业的发展靠技术、靠监管,但更重要的是靠各个企业的自觉性和创新力。只有企业重环保、重技术,整个行业才能走上继续进步、飞速发展的道路。【红尘有你】

上一条:德国尼克蓄电池的技术术语有哪些? 下一条:尼克铅酸蓄电池采用哪几种方式充电?